{{ 'fb_in_app_browser_popup.desc' | translate }} {{ 'fb_in_app_browser_popup.copy_link' | translate }}

{{ 'in_app_browser_popup.desc' | translate }}

理想生活的實踐家 - 專訪|Ujeli生活家居主理人 Eva

文|竹間艸方    攝|周妤

Ujeli 這個字在尼泊爾文裡是『光』的意思,希望品牌可以像是不被拘束的光一樣,悄悄跨越有限的空間擴散至每個角落,無聲無形,無所不在。

因為有光,我們才能發現萬物,飽覽生活;在有光的地方,標示著『希望』與『未來』。

光,是追求美好、在黑暗中往前的動力。

光,讓我們的日常生活變得溫暖。

Q. 請介紹一下Ujeli 這個品牌~

品牌誕生於2020年底,當時因為全球疫情肆虐,過去以歐美為主要市場的尼泊爾在經濟上受到了很大的衝擊,因為過去常常去尼泊爾旅遊,對尼泊爾也有很深的情感羈絆在當地有許多熟識的店家,當時在當地的朋友聽說台灣受疫情的影響比較小,就詢問是否有機會可以讓產品在台灣銷售。

由於身邊有許多創作者及工藝家的朋友,一直以來都很偏愛支持個人品牌的創作,第一次去尼泊爾旅遊也是因為對公平貿易很感興趣,因而開啟對於太過於資本主義的大規模生產的經營模式的反思,所以當知道也許可以在實踐個人理想,並同時幫助當地友人的情況下,開始有了成立一個以尼泊爾手工製品為主的品牌的想法。

雖然在2020年開始有這個想法,但在剛開始時其實為了選物而苦惱,一方面想要帶給大家與眾不同的尼泊爾商品,另一方面又苦於因為疫情而無法親自到當地訪查,前後溝通就花了很多的時間與成本,但遲遲覺得品牌還沒有達到自己的標準。一天工作加班回到家後,突然想到如果在忙碌一天回家時,有一些舒適的織品,和喜歡的物件,那就會像是有一盞燈等在家中,有這樣的陪伴感覺一定很棒吧!於是各種想法逐漸成形,終於在2021年時就正式開啟了 Ujeli 這個以尼泊爾手工製品的居家品牌。

『生活是累積而來的,節慶儀式感也許重要,沉靜在節慶的歡樂中也很好,但能夠專注在平凡生活中、微小卻有意識地實踐著也許更為難得。』

Q. Ujeli 生活家居的生產來自於尼泊爾,尼泊爾對台灣人來說是個有點陌生的神秘國度,想知道你眼中的尼泊爾是什麼樣子呢?

第一次去尼泊爾是2014年時與公平貿易組織一起去拜訪當地的生產者,當時的尼泊爾還不是一個24小時隨時都有電可使用的國家,這件事對在台北出生長大的自己來說實在是很難想像,除了見證了尼泊爾的美以外,還有著一定程度的文化衝擊,所以在那次的拜訪後便愛上尼泊爾,之後幾乎每年都會再去。

尼泊爾除了天然資源有限,在國際上也是相對弱勢,這些資訊是我們在台灣可以看到的網路上的一則新聞,但當身處在當地,才真正深切體會在台灣生活的優渥,再加上透過公平貿易組織實地拜訪生產者後,更加體認到自己對於生活經驗的匱乏與侷限。像是在尼泊爾由於天然資源不足,造就他們擁有的完整的生活技能,但這樣的經驗在全球化的社會卻無法得到相對應的回饋。反觀自己賴以為生的工作,其實是完全是建立在社會制度中,一但離開了這個制度,大多數的都市人其實是幾乎沒有生存能力的。我們是在高度發展的國家中社會分工的一員,這樣的角色扮演讓我們已經習慣直接享受別人的付出,可以不用去思考某些最基本的事情,這件事對我的感觸很深。

早期台灣對公平貿易的認識不多,常常會誤以為公平貿易類似慈善事業,但在接觸過公平貿易的工作環境和體驗後,與體驗在地的生活後,也開始對公平貿易有了一個初步的雛形概念,後來開始Ujeli 這個品牌後,又多次再訪,開始更了解一個手工製的商品是怎麼從無到有被製作出來的,也期許自己能夠以公平貿易的理念和精神為生產和選品的圭臬。

『物品不只是一個客體背景的存在,也同樣作用在社會脈絡與各種社會關係中,參與我們日常生活實踐,因而我們越發珍視那些陪伴著我們的物件,因為某種程度上它也再現、映射,詮釋著我們想要過、正在過的生活。』

Q. Ujeli 生活家居的商品跟我們常見的尼泊爾商品好像都不太一樣,想知道你的設計都是怎麼跟當地的生產者合作的呢?

台灣的是一個資源豐富的國家,喜歡的品牌,最新的設計,幾乎什麼都有,不太會有數位落差,如果只是想要買到漂亮的設計居家品其實是很容易的。但如果我們只用這種已開發國家的視角來告訴當地的生產者應該要怎麼設計,沒有考慮到貼合生產地的文化或是工藝特色的話,那樣做出來的東西即便符合了台灣市場,也會失去這個商品的文化色彩,我們想要保留與生產者的連結,讓不同的文化以自有的風貌留下痕跡,所以我們不會說這些商品是Ujeli的“設計”,我們認為Ujeli的商品都是與當地生產者“共同創作”的。

除了共同創作外,Ujeli也希望產品可以一直陪伴使用者長長久久,因此一直對商品的完成度有所堅持,這樣的堅持也發生了一些小插曲。由於在品牌創立初期是疫情期間,無法直接與當地的生產者見面,因此許多事情都是以線上溝通。當時訂製的大麻編織籃常常會有深淺不一看似發霉的情況發生,然而在多次與生產者反映後,還是常常收到無法預期的“瑕疵”商品。直到疫情趨緩實地去了解生產的過程後,才知道原來在尼泊爾幾乎不下雨,雨季與非雨季也會導致天然纖維生長的差異,以至於天然採集的材料品質落差很大,才會造成顏色不一的現象,而深淺不一的大麻纖維對當地的生產者來說,只是天然採集的正常現象,只是因為台灣的天氣濕熱,對消費者來說,深淺不一的纖維才可能會有發霉的聯想。

這也是為什麼我們很注重跟當地生產者個連結,當在實際看過當地製造者的流程、當地的文化、和環境所帶來的限制後,才會知道哪樣的設計和做法才會符合當地的生產條件,那些主流的主觀的設計其實可能是不適合的。例如繞繩籃是採集天然象草縫製的舊有工藝,在當地習慣染上鮮豔色彩,知道可以染色時就想過要客製顏色,但在與當地生產者溝通過後,才知道某些顏色需要用很重的染料才有辦法上色,但當地可能沒有處理染料廢水的設備或經驗,那這些色彩鮮豔的染料是否會對人體造成傷害,或對環境造成影響就不得而知。後來看到他們有一款籃子是用剩布製作,所以在討論後就轉化成以毛線或是棉線纏繞的方式來加入色彩,這樣的成品就變成既符合當地的工藝技術,也符合台灣的消費習慣與審美,像這樣把既有的文化工藝與當地天然資源結合,再加上我們品牌對於台灣市場的觀察,這樣的商品就是Ujeli跟生產者一起創作出來的。

『器物之所以美,不只是因為材料、價格,或是出自哪個名家,而是它和使用者之間的默契。當器物和生活融為一體,它才是最美的模樣。』

Q. 那最後問一下,你覺得想要透過Ujeli生活家居傳達的是什麼呢?

Ujeli 希望以更貼近生活的居家用品,把尼泊爾的樣貌介紹給大家,並透過不同於現代大規模生產的手工製產品,為生活描繪出更多元的選擇。如果從個人主觀理想出發的話,也會希望這些手工製品能夠帶給大家一些對於現代化生產模式的反思,所以這個品牌也是一種追尋自我的理想與價值觀的實踐。

理想生活的實踐家|Ujeli生活家居

"If you know you're going home, the journey is never too hard."

Omake 好喜歡 Ujeli 尼泊爾文 उज्यालो 的『光』這個字,所以私心補充了一些小知識XD

在尼泊爾日常對話中會說到的『光』,例如電燈的光,通常會用Bati बत्ती 這個字,或是用Prakash प्रकाश來泛指生活中的各種光線。而 Ujeli उज्यालो 這個字在尼泊爾文裡,是更接近詩意的光,又有一種光明的,明亮的感覺,是不是真的是一個很讚的名字呢?

如果你們跟Omake一樣喜歡Ujeli,也喜歡Ujeli對於生活的理念與態度,歡迎週末來Omake Taiwan實體店親手體驗Ujeli生活家居帶來的不一樣的尼泊爾喔!

OMAKE X Ujeli 生活家居

Ujeli 生活家居 IG:ujeli.tw